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,舊稱為紫禁城,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,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。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,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,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,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,房屋九千餘間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。

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(1406年)開始建設,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,到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。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,南北長961米,東西寬753米,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,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。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。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,統稱三大殿,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。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,統稱後三宮,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。

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(北京故宮、法國凡爾賽宮、英國白金漢宮、美國白宮、俄羅斯克里姆林宮),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,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但是,紫禁城到底是誰設計的?難道紫禁城的設計者竟然不比雕刻敦煌石窟的神佛像的工匠,連名字都無法駐留在某一物件上,連逐漸隱褪於歷史長河的機會都沒有?這是因為明朝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呀,所以連能被記名載姓的知名工匠都是寥寥可數。所以,是誰設計了紫禁城,這就成為六百年來的大謎團。

雖然是謎團,還是有三種說法流傳於民間。

說法一、蒯祥

第一種流傳最廣泛的說法就是:明代一位卓越的匠師蒯祥所設計的。蒯祥(1398-1481),字廷瑞,號香山,明代吳縣香山(今江蘇蘇州)人,香山幫匠人的鼻祖。據說蒯祥不只木工了得,還具備高超的藝術天賦和審美意識。

只是,雖然蒯祥是設計了紫禁城的工匠的這一說法被廣播,可是連故宮的研究員都出面表示,在紫禁城修建之後,蒯祥才二十初頭,因此在修建期間,無豐富經歷的青年蒯祥不太可能會擔當國家重任,成為建蓋紫禁城的設計名匠。蒯祥對紫禁城的貢獻應該是在正統年間的重建工作上。

即使如此,民間還是流傳了一則關於蒯祥修建紫禁城的故事:

據說蒯祥在建蓋皇宮時,有一位工匠不小心將緬甸國進貢的巨木給鋸短了一尺多。那塊巨木正是皇帝朱棣交代說要製作成大殿的門檻的,因此出錯的木匠十分憂慮地向蒯祥報告。可是,蒯祥反倒要工匠再鋸短一尺多,以利他另作修改。蒯祥的好辦法就是:在門檻的兩端各自加上龍頭,再於邊界上各自鑲嵌上一顆珠子。此法是有利於門檻的安裝與卸除的。朱棣見狀,龍顏大喜,對蒯祥的絕佳工藝是讚不絕口,並夸其為「蒯魯班」。

「紫禁城一共有9999間房屋」之說雖然被大家所傳,但實質上,故宮只有八千多間房間。

說法二、蔡信

第二個說法是,紫禁城的設計者是南直隸武進(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)的工匠蔡信。目前已經無法考證蔡信確切的個人資料了。但是,民間一樣流傳著一則他參與設計故宮的故事。

據說皇帝朱棣把建造皇宮的任務交付工部尚書宋禮。宋禮明白建造皇宮得先有設計圖,於是他便去找了工於設計的蔡信,請他來設計皇城圖。能力好的蔡信沒多久就繳交了一份讓宋禮非常滿意的設計圖。方正、穩妥的設計圖象徵了大明能夠長治久安,因此使得朱棣非常高興。然而,朱棣更欣喜的是:他聽見了新皇宮將會具備九重宮闕,而且一共有9999間的半房屋。這不是比傳說具有一萬間房屋的天宮才少個一間嗎?!所以,朱棣對於設計圖不僅能彰顯皇權的威嚴,又能象徵出人間帝王的謙虛,當然是樂開懷囉!因此,蔡信的設計圖自然是不禁刁難地順利通過審核啦。

往後,「紫禁城一共有9999間房屋」之說就傳開了,雖然這個數字只是傳說,並不確切,但仍受大家的喜愛。實際上,目前故宮裡宮、殿、堂、樓、齋、軒、閣的總間數是8707間。為什麼會知道呢?因為,在1973年,專家們曾特別為此做過統計,這才發現故宮實際上總共有8707個房間。

說法三、楊青

第三個說法是,紫禁城的設計人是楊青。

這位楊青所留下的資料就更少了,後人只能知道他是一名瓦工,最後官至工部侍郎……。據說楊青的這個名字還是朱棣所賜予的,可見楊青的功勞實為不小。

只是,一個皇宮建造怎麼會只提及這三位工匠的名字呢?而且最被後人認定是設計者的人,還是最年輕的工匠蒯祥?其實,研究者們根據種種史料而推論後表示,皇宮建造初期,蔡信與楊青已經年事已高了,而他們的貢獻也很大。當時的蒯祥雖然年輕,但善於繪畫與設計,據說他能雙手同時握著筆來畫相同外型的龍,兩條龍還能夠合而為一。此外,蒯祥對於要營造的宮殿只消略加計算,就能夠繪出設計圖來。因此,工藝高強的蒯祥自然是受到大家的關注。當蔡信與楊青逝世後,後續主持了大量皇家建築工程的蒯祥當然是地位崇高了,相對來說,他個人的功效與在皇家建築上的付出自然是被凸顯得極為明顯。

還有另外一種說法,說故宮是越南人阮安設計的,這是怎麼回事呢?

永樂年間明朝積極招募了越南各地工匠16000多人到南京,全部參與當地城市的改造建設工作當中。

明永樂四年,朱棣審時度勢,決定遷都北京,同時大興土木,籌備經費材料,大力支持修建更宏偉壯觀的京城。越南人阮安這時登上了歷史舞台,被朱棣寄予厚望,任命他為北京紫禁城總設計師, 可以隨時指揮調度,統領數十萬工匠參加建設。

史書上說阮安「手自指畫,形見勢立」,「目量意營,悉中規制」,大意是說他根本不用翻看參考資料,只要親自到現場用手指作勢實地目測,就能夠回去寫出一個的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案,並且完全能夠符合各方面的要求,而其他工匠只需按照方案建設就行了。

在明朝北京紫禁城的建設中,阮安起到了最關鍵最重要的作用。那時的最浩大繁重的工程是修建北京宮城和皇城,而阮安運籌帷幄,親力親為,只用短短的四年時間就設計建造出了莊嚴高雄的紫禁城,深受朱棣讚賞。這座城南北長九百六十米,東西寬七百六十米。包括有前三殿(皇極殿、中極殿、建極殿。)和後三殿(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)。

1440年,明英宗覺得奉天、華蓋、謹身三個宮殿不夠美觀,有礙觀瞻,於是發了一道聖旨到工部,要求重建。改造的重任再一次落到年老的阮安肩上,但是他二話不說,擼起袖子就到現場幹起來。阮安保留原來的宮殿基礎,只是改變了建築規格和外觀,經過他精心設計,悉心謀劃,新的宮殿煥然一新,驚艷了皇帝的目光,比原來的格局更為莊嚴、壯觀。

紫禁城是仰賴大批工匠來設計、建蓋,而非靠一己之力之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袁人偉之藝術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