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向前發展,並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進步。我們的立足之處,是過去與未來的夾縫之間。創造力的獲得,並不是一定要站在時代的前端。如果能夠把眼光放得足夠長遠,在我們的身後,或許也一樣隱藏著創造的源泉。也許未來就在前面,但當我們轉身,一樣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積累了雄厚的資源。只有能夠在這兩者之間從容穿行,才能夠真正具有創造力。

所謂設計,就是通過創造與交流來認識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,好的認識和發現,會讓我們感到喜悅和驕傲。

設計的產生

設計概念是怎麼產生的?正如美術史家尼古拉斯·佩夫斯納(Nikolaus Pevsner)在其著作《現代設計的先驅》中所介紹的,源流可以追溯到社會思想家約翰·拉斯金(John Ruskin)或同樣是思想家也是藝術運動家的威廉·莫里斯(William Morris)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形成的“設計”的思想,這可以被視作現代設計的原點。

設計的整合

一旦談到設計的概念,在我們這些設計師的腦海中馬上就會出現包豪斯(Bauhaus)設計學院及由它引發的包豪斯設計運動。作為一所造型設計教育機構,包豪斯對於現代設計的發展舉足輕重。這裡誕生的現代設計概念,為現代設計指明了方向。在工業化大生產的基礎上,努力尋求設計的造型。在這種基礎上誕生的新型設計是以實現功能為目標的。從約翰·拉斯金、威廉·莫里斯開始一直到包豪斯運動,這一期間以“新藝術運動”的名義出現的藝術思潮風起雲湧,席捲了整個世界。立體派、直線派、未來派、達達主義、新構成主義、造型主義、絕對主義、現代主義,等等,都在這一期間此起彼伏的出現。色彩、形態、質地、素材、節奏、空間、運動、點、線、面… …包豪斯對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進行了重新整理,將其精簡到了無法再精簡的程度後,整齊地排放在手術臺上。包豪斯向大眾宣告:“啊,從現在開始,新時代的造型開始了”。在現代主義的框架中,包豪斯運動為“設計”概念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形成的契機。

風格再塑

美國的設計是推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促銷策略。總之,在美國,一切都與市場的運行機制、經營戰略緊密相連。設計也是以非常實用的形式被推進的。美國的經濟給予其設計的思想,明確地說,就是將設計當做一種經營資源來使用。在歐洲,人們為了讓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持續的保持影響力,創造出了“品牌”這一概念,並將其有效地運用到了設計中。“資訊”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項。人們所熟悉的企業形象、商標也是“資訊”的一部分。

設計在美國作為市場促銷手段的一環得到了廣泛研究,設計在產品外形、企業形象管理和廣告戰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設計作為“品質、“新奇性”、“自我存在”的保證,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期待,而設計也滿足了這種期待。

當今社會由於資訊技術的顯著進步而陷入到巨大的混亂之中。電腦不是道具而是素材。麻省理工大學的前田·約翰(John Maedal)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。他認為我們不應該只是粗蠻地使用電腦,還要用心思考如何以數位構築起來的新素材開拓一個理性世界。

如果要將某一種素材當成優秀的素材,第一步就是要把這種素材的特性無限純化。對於雕塑而言,粘土是隱藏著無限可能性的素材,但這種可能性的實現是與粘土作為雕塑素材的純粹分不開的。

超越現代主義

儘管設計總是熱衷於轉換風格或者擁抱新技術,但是它並沒有淪為經濟和技術的僕人。設計在產業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,環境規則的合理性能否實現,很多時候都要依仗於此。當技術取得進步,為生產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時,設計總會擔當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。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蘊涵著無數設計的可能。並不是僅僅只有製造出新奇的東西才算創造,把熟悉的東西當成未知的領域再度開發也同樣具有創造性。創意並不是要讓人驚異它嶄新的形式和素材,而應該讓人驚異於它居然來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。不斷地開發出這些創意才是真正的設計。設計不是隸屬於媒體,相反,它的作用在於探詢媒體的本質。媒體的情況越是錯綜複雜,設計的價值也就更為清楚明瞭。

資訊傳達的目的並不是通過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吸引人們的注意,而是要慢慢地滲透到五官中去。在人們還沒注意到其存在時,成熟、隱秘、精密、有力的傳達已經悄然完成了。設計是從生活中發現新問題的行為。我們的環境是由具體生活著的人構成的,它所走向的前方,就是技術與設計的未來。

——摘自原研哉《設計中的設計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袁人偉之藝術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